|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留学生意外事件频发低龄留学需三思而后行
2014-09-23 11:42 来源: 太原晚报 ![]() 2014年秋季学年已经拉开了序幕,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开始陆续迎接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儿行千里母担忧,而与往年不同的是,中国父母的心里多了几分沉重。 意外身亡、溺水、酗酒、跳楼……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多名赴美求学的留学生发生意外。不幸的事件短期内集中爆发,我们在为逝去的生命感到惋惜的同时,更需要看清这些事件所暴露出来的安全监管漏洞,以及低龄学生出国留学的注意事项。 你的孩子是否适合留学?国外遇险怎样最快寻求帮助?本期,记者将通过多方走访,与家长们和留学生们一同讨论如何“三思”“后行”。 请三思 一思:语言水平是否过关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统计指出,2005年至2013年八年间,中国赴美留学生人数从2005年的62,582人增长到2013年的235,597人,八年间增近四倍。但增幅最猛烈的是来美就读私立高中的“小留”,他们从2005年的65人增加到2013年的23,795人,增幅高达365倍。“文化差异,语言不通一直是困扰低龄留学生的重大问题之一。其中,不少低龄留学生依靠父母办理留学手续,因此他们对即将前往的国家了解甚少。尤其表现在语言方面和文化方面,有的低龄留学生由于在国内只突击学习了几个月的英语,当他们到国外时,语言水平与真正实际交流水平相差甚远,从而导致他们不愿意开口使用外语。”山西省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青少年心理文化教育专家李守民表示。 今年15岁的李硕宜就告诉记者:“2007年,我那时8岁,父母送我到新加坡上小学。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第一节课就完全听不懂!第一学期的英语成绩直线下降,凡是涉及语言的科目都及格不了。还受到了当地小孩的排挤。直到中学,情况才有所缓解。” 二思:是否自控,是否独立 “低龄留学生只身处于海外,第一次需要独立面对很多情况,任何事情都没有别人帮助,需要独立解决。但是,由于以前在家里长久对父母的依赖,导致他们不能独当一面,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理。另外,他们在出国前,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受尽父母的娇宠。这就导致他们出国后,在与他人相处时,过于自我,缺乏沟通能力。”李守民表示。 2010年底,15岁的李智斌来到美国伯克希尔中学读高中。智斌的的父母常年忙于工作不在美国,所以学校是他的监护人。由于从小就习惯独立处理问题的他,在美国的新环境并没有给他造成太大困扰。但智斌承认,离开了父母的监管,有些事情就“为所欲为”了。“有一段时间我就迷恋网络游戏,无法正常完成学习任务。其实老师们只能保证我们上下学不迟到,有许多事情并不能承担起像父母一样的责任。”智斌告诉记者。 三思:国外教育方式是否适合 “有些家长认为我们国内的中小学教育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只要到了环境相对宽松自由的国外,孩子就可以充分发挥潜能。而这是一个误解。”李守民谈道。“美国的公立中小学的教学方式的确很宽松,因为他们从中学开始就没有班主任,孩子有问题时可以去找辅导员。美国公立学校没有升学率的竞争,你不做作业,上课睡大觉也能毕业。并且我认为我们国家的初级教育环境并不比国外差,是符合我国孩子成长进程的。” 因此,在决定是否送孩子出国之前,请家长一定好好研究国外的教育体制,为孩子探好路。 而后行 后行之一:出国留学前,您最好先做一个测试 山西在线教育平台留学咨询师李玲建议,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性格和兴趣爱好,以此来综合判断孩子是否适合低龄留学。建议通过学生出国前的基本条件(包括:经济状况、学历、年龄、专业等)、心理素质分析、自我发展规划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以此帮助他们判断自己是否适合留学。 1、你出国时的年龄? 李玲谈道,年龄过小(18周岁以下)或过大(35岁以上),对于出国留学都是不利的。低龄留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对复杂的事物很难进行准确判断。 2、目前的英语水平 出国最大的好处就是锻炼口语,就算对英语一窍不通,也能很快适应。李玲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在国外,你时刻需要使用当地语言交流,一窍不通的话,你将举步维艰。更何况,随着中国留学热的上升,有可能在国外你还是处于国语环境中,语言环境很难和想象中的一样。” 3、国内的独立生活经验 李老师奉劝那些没有独立生活经验或经常接受父母照顾的人,留学前一定要考虑:“明天起,我能否独自面对今后的一切?”想清楚了再决定。 后行之二:落地后,你要首先给自己建立“保护伞” 漂流海外,小留学生们一定要学会为自己撑起一把保护伞。中国驻英国使馆前公使衔教育参赞田小刚告诉大家如何为自己建立一个安全系统: 1、找官方:及时在大使馆登记报道 中国驻外国使馆保护中国公民(包括留学生)在海外的合法权益,提供领事保护和协助,留学生应该加强与使馆的联系。 2、找老乡:联系学校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 第一次来国外的同学们可能有各种疑问,网上的信息可能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你应及时找老乡,和当地的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联系。“老乡会”一般都会对新生提供接机、临时住宿服务。许多学校的“老乡会”也有信息交流平台,包括租房、交友信息。这里强调的是,各校联谊会组织都与中国使领馆有密切联系,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提供临时保护和协助。 3、看环境:了解当地治安、医疗状况 在你出国之前,应充分了解各种安全知识,要学会主动向校方索阅相关安全资讯、手册和紧急联络电话号码,以防患于未然;抵达学校后,要尽早了解当地的治安状况,一旦确定住所之后,要向当地居民请教周围环境,注意是否设有安全措施,如大楼警铃、路边免费求救电话等。到达学校后要知道应急报警机关和急救室、医疗站的具体位置,以免遇到突发事件时惊慌失措。 4、带“护身符”:随身携带求助方式 小留学生们要加强与中国驻外国使馆的联系。在校内要知道应急报警机关和急救室、医疗站在哪里;将学校的紧急联系电话、住地附近的报警电话号码、中国驻当地使领馆的电话等号码随身携带,以便及时寻求帮助,在发生任何紧急事件时能第一时间发出求救信号,得到快速及时的救助。 文章来源: 太原晚报 |
认识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客户服务|合作联系|免责声明|版权说明|网站地图|本地下载|站长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