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名留学生登门拜师学川剧 一招一式不输重庆崽
2014-07-28 09:49 来源: 重庆晚报 6名来自波兰、立陶宛、瑞士、阿曼、泰国的国际大学生志愿者,通过与本地寄宿家庭的日常交流,体验重庆普通家庭的饮食起居,学习茶艺、渝菜、川剧等代表性巴渝文化。前日下午,经过20多天的学习,这6名洋学生为重庆市民上演了一场中西合璧的川剧。 演戏动手不动口 前日下午3点,伴随一阵锣鼓声,由立陶宛大学生Paulius扮演的许仙第一个登场,刚一亮相,台下便响起一阵掌声。 他演的是川剧《舟船借伞》。与中国演员不同,这些洋学生在排演川剧时的最大特点是“多动手少动口”。整幕剧中,Paulius只有4句台词———“请小姐上船”、“请小姐进仓”、“我去借伞”、“谢谢”。戏词虽然不多,动作也仅限于走走台步,但Paulius始终一丝不苟的完成。 同样来自立陶宛的Greta,饰演《拾玉镯》一剧中的孙玉娇。由于身材瘦小,面庞清秀,Greta穿上戏服后,俨然就是一位实足的渝妹子。凭借着一身灵巧的肢体动作与柔美的刺绣技艺,Greta被评为全场最佳。 这些国际大学生志愿者都是“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成员,20天前来到重庆后,主动来到重庆沙坪坝区川剧艺术促进中心学习中国传统戏曲。 最终,中心主任沈立指派班子里最有名的川剧演员杜金安和彭华玉指导他们学习川剧。 挨批伤心流泪 由于来自不同国度,语言不通便成了洋弟子与师傅沟通中的最大障碍,幸好这些洋弟子还都比较聪明。 “先给他们讲剧情,我们再演上一遍,让他们看动作要领。”说起这些洋弟子,杜金安连连称赞。他说,这些洋学生学川剧的认真劲,让很多来学戏的重庆崽都没法比。“经常一练就是三四个小时,若有不明白的地方,他们就用手机把老师的动作录下来。回去一遍遍地看录像研究。” 杜老告诉重庆晚报记者,有一次Greta在练习动作时不够形象,被彭老师连续多次纠正后,居然伤心的哭了。 爱美食更爱重庆人 “重庆人爱辣,我也爱,尤其喜欢那种麻麻的感觉。”Paulius说,他们6个人都喜欢重庆美食,也都利用休息时间主修过一门重庆美食,他学做的是麻辣鱼。 最让Paulius引以为豪的是,在与中国朋友一起吃火锅时,他总能做到最后一个放下筷子,因为他到重庆后,发现自己天生就是个不怕辣的人,“经常吃完一顿后,第二天还想吃。”“重庆很漂亮,重庆人也很亲切,我已经爱上了这里。”Paulius下周就要回国,他特地买了一些重庆火锅底料,“想让朋友们也都尝尝重庆的味道。” 文章来源: 重庆晚报 |
认识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客户服务|合作联系|免责声明|版权说明|网站地图|本地下载|站长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