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网络电视台 • 青岛手机台
   
 
 
您当前的位置 :青岛网络电视台 > 广电 > 台网互动专题 > 小记者大世界 > 最新资讯 正文
教师考评不再单拿“成绩”说事儿

2014-07-09 16:03  来源:  现代教育报-教师周刊

 

        2014年暑假到来之前,各校正在开展2013—2014学年度教师考评工作。传统印象中,“有多少学生升入优质学校”“班级平均分超越本区县平均分多少”一直是考评一名教师是否优秀的主要标准。现代教育报记者采访发现,如今考评教师的标准已多元化,不再单拿“成绩”说事;同时又发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有教师反映,学生打分所占比重过大;教师考核标准条目“太复杂”;班级考核该不该与班主任考核挂钩等。那么,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呢?记者采访了专家、校领导和教师、学生,来听听他们的声音。

  学生打分占考核

  主要系数是否可行?

  目前,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主要依据“德、能、勤、绩”四个指标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的评价会从中占一定的比例。然而,学校马老师直言,这个比例不宜过高,因为这样会容易造成评价的片面性。

  “从孩子的认知水平来说,他们往往处于青少年时期,世界观、人生观还没有完全成型,不具备系统、完整的是非观念。”马老师向现代教育报记者举例,有些老师对学生十分严格负责,但反映到某些孩子心理上,他们会认为老师“不近人情”,甚至会误会老师的好意,结果就会给老师带来并不客观的评价。

  此外,针对有些学校把学生肥胖率、学生剩饭重量、学生做操表现等各项班级考核指标一并纳入班主任考评体系,马老师认为这也是十分不合理的。首先,这会给班主任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长效开展;其次,班主任考核应侧重班级管理工作,将涉及班级的德育、卫生、出勤等主要指标有分层地结合学校情况给以具体的量化,而非全部纳入其中。

  “没有深入一线,就没有发言权。”马老师建议针对教师考评要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衡量,要使评价实现客观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比如,考评应首先注重教师的工作态度,其次是工作能力,最后才是教师业绩。否则,一味将成绩作为评价体系里最核心的部分,极易陷入“唯分数论”、“唯成绩论”的误区。

  针对有些学校以高比例的学生评价作为教师考核的量化标准,京源学校副校长孙清亚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尽科学,但可作为一定的参考。“帮助管理者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但不能成为主要的考核标准。”在他看来,对待老师要有一个很全面的评价,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稍许的随意性。太过量化的指标考核很容易给老师带来困扰,各项卡得太死不利于提高老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老师的评价,还是要从平时细枝末节的常规性工作与非常规性工作中进行观察、发现和总结。

  同样,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师训办教师王冬梅也不赞成将学生评价设置比重过高。在她看来,如果这个比例在30%以内是可以接受的。尽管青春期学生心智还不完全成熟,但优秀的好老师还是会受到学生欢迎。以自身为例,之前她在丰台区第二中学任教时对学生要求也相当严格,但凭借严谨的教风和负责的工作态度,仍旧被学生们评选为最喜欢的好老师。

  “教师考评不是一件简单打分的事,需要结合多方公平评价,升学成绩不应成为考评的唯一标准,师德和教学同样重要。”王冬梅如是说道。

  将考评标准如此细化是否合适?

  说起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制度,地处远郊区县学校的一名高中老师张莉(化名)颇感无奈地对现代教育报记者这样吐露心声:“太复杂了!”

  “我们学校的考核比较多元化,主要包括教育和教学两大块。教育工作主要从育人的角度,由德育处施行考核。而教学工作方面的考核就比较复杂、繁琐。”张莉介绍说,德育工作的考核主要考查班级管理,不仅针对班主任,普通任课老师也有班级管理的责任。另一方面则是导师制工作的完成情况,包括跟学生沟通交流的情况、辅导学生提升发展、导师制工作手册的填写等。每学期学校会有两至三次的抽查,大多以和学生访谈的形式进行。成绩突出的老师会被评为“优秀导师”。

  在她看来,教学工作的考察是最令教师头疼的,也是最“压力山大”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常规工作,占30%;二是学生满意度,占20%,每学期期中和期末会有面向全体学生的两次问卷调查,将评价权交给学生,完全由他们给教师打分;最后一方面也是占比例最大的是对教学业绩的考核,占50%,主要体现在学生成绩上。对于高三年级来说,则主要考察升学成绩。

  □文/本报记者曹阳刘钰李培祝媛莉郑祖伟

  现代教育报记者发现,常规工作虽只占整体考核的30%,却是教师的绝大部分工作,细分项目非常复杂。制定学期计划、考试分析、工作总结、作业的布置和修改、教科研活动等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被细化到考核指标中。张莉坦言,教师除了要承担学校的教研活动,还要参与课题项目、研究课、发表文章等各项学术活动,学校规定教师每学期至少要听20节课以上。

  除此之外,教学设计也是教师日常工作的考核内容,主要是教案设计。学校要求教师超周备课,提前计划。开学初有检查,学期中间有抽查,期中和期末时间则必查,考察教师教案制作是否符合标准,以及数量是否达标。而教研组长的教学计划还要考察教学目标、方案的可操作性、合理性,以及是否符合学生特点等方面。此外,网络化教学资源平台,即“电子四库”建设也被列入对教师的考核,考察教师对教学设计、教案、课件、完整的研究课例等“四库”内容的贡献。

  班级考核与班主任考核挂钩是否合理?

  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还要起到对班级文化的引领作用。多元的考核标准是否有利于激发班主任的内在动力?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中学教学主任赵杰志告诉现代教育报记者,如果单纯把中高考[微博]成绩与班主任的考评挂钩,表面上是激励,可长远来看会有很大的负面效果。因为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个体的成长要比分数更重要。一旦考试成绩占考评比重过大,教师很有可能只关注教学效果,而忽视教育的过程和质量。

  据了解,太平路中学对班主任的考核除了职业道德、业务发展、协作精神、特殊贡献等方面的基础性考察,还要结合具体的班级管理效果进行量化评比。其中运用了教师自评、互评、学生座谈、无记名评价等多种考核方式。例如,学校会统计学生对教师的无记名评价结果。如果对教师的负面评价占15%以上,学校会与教师做详细交流,并向学生做相关调查。但由于学生在未成年阶段考虑问题较为感性,其评价只作为参考性意见,不占据教师考核系数比例。

  “班主任涉及很多管理工作,对班级的精神面貌有很大影响。所以班级卫生、纪律、考勤、精神风貌这些基本的要求有必要列入班主任的考核体系中。”赵杰志说,学校采取的是每个月量化评比与期末综合评比相结合的方式。如果班主任有个性化的创造,学校会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

  赵杰志建议对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考评要素不能太多。比如,学生中午是不是剩饭、班级学生肥胖率是不是过高等指标如果成为评价要素,有可能成为教师的负担。毕竟,班主任的工作要有侧重点,什么都做就会什么都做不好。

  【学校做法】

  参考性非量化考评教师

  北京京源学校针对教师,主要采用参考性非量化的方式进行评价。

  首先,每名教师都要写教育教学成果总结,内容涉及一学年里自己所做的工作、开展的活动和对学校发展的贡献。学校特别注重教师个人对学校整体工作的促进,而不是单人取得的成绩,比如有多少学生考入重点大学、升入重点初中等。

  其次,学校专门成立了教育教学评价委员会(主要由校委会和骨干教师构成),会对教师有个相对定性的评价,但主要以鼓励、激励、提高为主。

  最后,学校针对班主任的考核评价,以过程性考核为主,会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每年学校会专门出一张“卷子”,让学生给老师打分。但最终分数只会作为评价教师的一种参考,不会和教师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直接挂钩。此外,学校会对学生喜爱的教师根据分数进行排名,前十名或前二十名的教师会获得一定的奖励;对排名靠后的教师,学校则会进行指导和帮助。

  

文章来源: 现代教育报-教师周刊

 

认识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客户服务|合作联系|免责声明|版权说明|网站地图|本地下载|站长统计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503010 鲁ICP备10203798号-1
战略合作伙伴:中国联通青岛分公司
青岛网络电视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