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网络电视台 • 青岛手机台
   
 
 
您当前的位置 :青岛网络电视台 > 广电 > 台网互动专题 > 小记者大世界 > 最新资讯 正文
宁阳县“四个立足”构建幸福课程大超市

2014-06-12 17:04  来源: 泰安市教育局

  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完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宁阳县各学校立足学生需求、办学优势、办学宗旨,开发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学校校本课程,构建起自主幸福课程大超市,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助推素质教育不断提升。

  一是立足学生需求,开发学生最喜欢的课程。宁阳县各学校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从满足学生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发学生喜欢的校本课程。伏山镇中心小学提出了“我的课程我做主”的口号,教师通过课程推介向学生推荐自己开发的校本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至少选择一门自己喜欢的校本课程,在每个周二下午进行走班学习。乡饮中心学校实施七彩“1+1”工程开发学校课程。采取每位教师申报开发一门学校课程,每一名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进行选择。华丰镇中心小学成立了包括生活类、文学类、艺术类、体育类、科技制作类五大类29个学生社团,把手工钩织、篆刻、中华古诗文鉴赏、太极拳、木工技术、面食制作、演讲与口才、英语情景剧表演、动漫设计、果树管理、合唱团等纳入到学校课程中,供孩子们自己选择课程,每名孩子都选择到了自己喜欢的课程。

  二是立足办学优势,开发最具亮点的课程。宁阳县在学校课程开发过程中,坚持“专家决策”“集体审议”“教师自主”的开发模式,在交流分享中相互启发、达成共识,捕捉极具优势、又具特色的“亮点”,以此作为开发学校课程的“生长点”。泗店镇中心小学以立足“中华蟋蟀文化的发祥地”这一亮点优势,开发了《蟋蟀》学校课程。宁阳县伏山镇云山小学全方位分析学校教育改革现状和周边的教育资源,挖掘家乡的环境、人文、传统等文化元素,开发了《光辉灿烂的云山文化》学校课程。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让学生与自然亲近,与社会交流,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并激发学生学好本领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泗店镇许桥小学以蔬菜种植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开发实施了《许桥小学无公害蔬菜种植》校本课程,开设了蔬菜种植校本课,开辟了学生劳动基地,教学生掌握各季节蔬菜的种植技术,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种植活动中,从收集种子,耕地、播种到平时的拔草、浇水,学生懂得了很多种植蔬菜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去体验,去丰富学生们的阅历,形成富有田园风格的学校课程。

  三是立足办学宗旨,开发彰显学校特色的课程。宁阳县在课程开发中,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开发彰显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宁阳十一中开发了《快乐英语》、《The diet culture(饮食文化)》、《Perceive the United States(感知美国)》等校本课程,提高了英语教学效益,对学科特色课程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乡饮乡韦周中心小学重视以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大力倡导实施“阳光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增强学生“乐学”的情感,每一位教师都以阳光般积极的态度走近学生,让孩子们走进文化,走进生活,走近高尚,沟通人文,收藏幸福,与快乐相伴,做阳光达人。该校先后开发了养成教育、经典诵读、快乐数学、生活科技、快乐英语、创意剪纸等十二门《走进阳光》系列学校课程。泗店镇光亮小学创新感恩文化,开发了学校教材《春晖》,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一个个小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恩”、深切体会“恩”,记住所受之“恩”,学会施恩,让学生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人的开始,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的人抱有感激之心,使“滴水之恩当报涌泉”的情感在每一个学生心中生根、开花、结果,增强了学生的报恩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激发他们奋发进取、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努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宁阳二十五中以“感恩成长”主题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为切入点,实施了“感恩成长,励志成才”为主题的校本课程,让学生步入学校学会感恩,迈出校门心怀感恩。

  四是立足可持续发展,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宁阳县各学校把学校课程受欢迎的程度、学习课程中的实际表现、所得到的收益作为评价依据,坚持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坚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课程评价的重要指标。乡饮中心学校让每位同学在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中展示一项在学校课程中所学技能,评价学校课程的实施效果。葛石镇夏庄完小、宁阳县鹤山乡王卞完全小学把学校课程和阳光德育活动结合起来,利用教学楼、走廊、学校大厅宣传栏开展一系列的评比活动,通过评选“阳光少年、阳光家庭、阳光班级、阳光教师、阳光家长”等评比活动让学生树立“我阳光我成长”的理念,构建一个阳光幸福、和谐健康、催人奋进的校园环境。宁阳县英才学校学生作业灵活多样,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做自己的选择,作业完成后,开展自评和他评,教师再进行个性化评价。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得到了满足,老师也品尝到了课改的乐趣。 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完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宁阳县各学校立足学生需求、办学优势、办学宗旨,开发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学校校本课程,构建起自主幸福课程大超市,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助推素质教育不断提升。

  一是立足学生需求,开发学生最喜欢的课程。宁阳县各学校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从满足学生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发学生喜欢的校本课程。伏山镇中心小学提出了“我的课程我做主”的口号,教师通过课程推介向学生推荐自己开发的校本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至少选择一门自己喜欢的校本课程,在每个周二下午进行走班学习。乡饮中心学校实施七彩“1+1”工程开发学校课程。采取每位教师申报开发一门学校课程,每一名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进行选择。华丰镇中心小学成立了包括生活类、文学类、艺术类、体育类、科技制作类五大类29个学生社团,把手工钩织、篆刻、中华古诗文鉴赏、太极拳、木工技术、面食制作、演讲与口才、英语情景剧表演、动漫设计、果树管理、合唱团等纳入到学校课程中,供孩子们自己选择课程,每名孩子都选择到了自己喜欢的课程。

  二是立足办学优势,开发最具亮点的课程。宁阳县在学校课程开发过程中,坚持“专家决策”“集体审议”“教师自主”的开发模式,在交流分享中相互启发、达成共识,捕捉极具优势、又具特色的“亮点”,以此作为开发学校课程的“生长点”。泗店镇中心小学以立足“中华蟋蟀文化的发祥地”这一亮点优势,开发了《蟋蟀》学校课程。宁阳县伏山镇云山小学全方位分析学校教育改革现状和周边的教育资源,挖掘家乡的环境、人文、传统等文化元素,开发了《光辉灿烂的云山文化》学校课程。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让学生与自然亲近,与社会交流,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并激发学生学好本领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泗店镇许桥小学以蔬菜种植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开发实施了《许桥小学无公害蔬菜种植》校本课程,开设了蔬菜种植校本课,开辟了学生劳动基地,教学生掌握各季节蔬菜的种植技术,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种植活动中,从收集种子,耕地、播种到平时的拔草、浇水,学生懂得了很多种植蔬菜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去体验,去丰富学生们的阅历,形成富有田园风格的学校课程。

  三是立足办学宗旨,开发彰显学校特色的课程。宁阳县在课程开发中,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开发彰显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宁阳十一中开发了《快乐英语》、《The diet culture(饮食文化)》、《Perceive the United States(感知美国)》等校本课程,提高了英语教学效益,对学科特色课程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乡饮乡韦周中心小学重视以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大力倡导实施“阳光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增强学生“乐学”的情感,每一位教师都以阳光般积极的态度走近学生,让孩子们走进文化,走进生活,走近高尚,沟通人文,收藏幸福,与快乐相伴,做阳光达人。该校先后开发了养成教育、经典诵读、快乐数学、生活科技、快乐英语、创意剪纸等十二门《走进阳光》系列学校课程。泗店镇光亮小学创新感恩文化,开发了学校教材《春晖》,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一个个小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恩”、深切体会“恩”,记住所受之“恩”,学会施恩,让学生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人的开始,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的人抱有感激之心,使“滴水之恩当报涌泉”的情感在每一个学生心中生根、开花、结果,增强了学生的报恩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激发他们奋发进取、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努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宁阳二十五中以“感恩成长”主题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为切入点,实施了“感恩成长,励志成才”为主题的校本课程,让学生步入学校学会感恩,迈出校门心怀感恩。

  四是立足可持续发展,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宁阳县各学校把学校课程受欢迎的程度、学习课程中的实际表现、所得到的收益作为评价依据,坚持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坚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课程评价的重要指标。乡饮中心学校让每位同学在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中展示一项在学校课程中所学技能,评价学校课程的实施效果。葛石镇夏庄完小、宁阳县鹤山乡王卞完全小学把学校课程和阳光德育活动结合起来,利用教学楼、走廊、学校大厅宣传栏开展一系列的评比活动,通过评选“阳光少年、阳光家庭、阳光班级、阳光教师、阳光家长”等评比活动让学生树立“我阳光我成长”的理念,构建一个阳光幸福、和谐健康、催人奋进的校园环境。宁阳县英才学校学生作业灵活多样,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做自己的选择,作业完成后,开展自评和他评,教师再进行个性化评价。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得到了满足,老师也品尝到了课改的乐趣。

文章来源:泰安市教育局

 

认识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客户服务|合作联系|免责声明|版权说明|网站地图|本地下载|站长统计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503010 鲁ICP备10203798号-1
战略合作伙伴:中国联通青岛分公司
青岛网络电视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