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美国孩子2岁开始进图书馆 中国孩子痴迷iPad
2014-06-12 14:38 来源: 网易教育 ![]()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当年曾摸着一个孩子的头说,“学电脑要从娃娃抓起”。有些中国父母可能理解错了,很小就给孩子买平板电脑,当中国孩子用着美国生产的iPad,美国人可是从小充分利用图书馆,提倡孩子阅读的主要载体是图书,数据显示美国中小学平均藏书1万3千本。
美国人使用图书馆,倒是“从娃娃抓起”的。各地的公共图书馆都设定“讲故事”时间,对象主要是2到4岁的孩子。孩子们席地而坐,讲故事的图书馆员拿一本以插图为主的大开本图书,讲一小段,随后将图书转向孩子,让他们看一看;而后翻过一页,再讲一小段,再给孩子看。如此重复,直到故事讲完,孩子们书也看完了。孩子当然还不识字,但是他们能看懂插图。参加过几次“讲故事”,孩子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概念:故事是从书里来的,从而开始养成自己看书的习惯。学龄前儿童,就像模像样地看图画书了。 第一步:5岁孩子使用幼儿园教室图书角 美国孩子5足岁进入幼儿园。幼儿园是小学的一部分。教室里有图书角,放着适合他们的图书。学校有图书馆,每个孩子都可以使用。 第二步:美国一年级学生利用图书馆做到具体要求 我会找到图书馆里小说类和非小说类图书;我知道简单的故事书的索书号是啥样子的;我知道目录卡片怎样帮我们找到图书;我知道怎样借书及爱护图书和图书馆... 第三步:二年要求进一步深化 比如,二年级学生得学会“如何在非小说类图书中找到一本书”。 第四步:三年级学生学会杜威分类法十大类别 美国小学三年级前基本没有回家作业。老师授课大多寓教于乐。方法之一就是让孩子做“项目” 。这个词听上去挺吓人,好象是国内大动土木的工程。其实,老师让孩子做的“项目”只是一种作业。比如,幼儿园老师给孩子的一个项目是:用图片方式,给爸爸妈妈准备一份节日健康晚餐菜单。孩子便会到学校图书馆,在老师的帮助下,寻找有关的资料,打印出图片,做成菜单。而后大家在课堂上分别作演示,说明选择的理由。通过做这个项目,孩子们学到了许多健康食物的知识。三年级的“项目”,可能是“我的故乡”。 第五步:四年级学生学会使用联机公共检索目录 第六步:五年级学生学会选择利用图书馆中不同的资料 四、五年级后的“项目”,难度明显增加,文字说明增多。比如,环境保护课的老师可能会布置有关的项目范围,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如“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科学课的项目可能还要结合做实验。语文老师也会开始让学生去看某本书,而后写出读书笔记。 第七步:初中生利用图书馆查找资料完成论文 进入中学后,学生基本对如何利用图书馆已熟门熟路。此外还学会了利用网络资料。继续写读书笔记、做项目。此阶段的项目,难度更大了,比如说,设计推销某一产品的广告文案,或是比较几种减肥方法。到了高中,除了项目外,老师还会布置写“论文”,为学生进入大学学习作好准备,因为美国大学生的作业常常是写论文。高中学生写“论文”,虽然不需要长篇大论,但在立论、论据等方面还是需要费点脑筋的。得上图书馆、上网查找很多资料,综合提炼,用自己的言语进行叙述。题目当然也有难度。比如,关心亚洲局势的历史老师,可能会让学生选择一些“与时俱进”的题目,如“中国帮助越南的历史教训”。 文章来源:网易教育 |
认识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客户服务|合作联系|免责声明|版权说明|网站地图|本地下载|站长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