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网络电视台 • 青岛手机台
   
 
 
您当前的位置 :青岛网络电视台 > 广电 > 台网互动专题 > 小记者大世界 > 最新资讯 正文
【甘肃两会】流动儿童 徘徊在城市边缘

2014-01-17 16:34  来源: 

  流动儿童“边缘化”成社会不安定因素

  2013年,一项关于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融合现状的调研活动由农工党甘肃省委展开。此次对兰州市边缘社区的部分流动儿童、学校、社区以及家庭的调研显示,兰州市流动儿童比较集中的学校,比例占到50%至90%。流动儿童聚集的学校,流动儿童占到学生总数的90%。在对诸多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中,农工党甘肃省委发现流动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为,自卑、感情敏感而脆弱;缺乏学习动机,科技创新意识淡薄;内心充满一定程度的不平等感、对立感;被歧视,没有归属感。

  正因为如此,这些流动儿童的爱好比较单一,水平一般;社会活动能力较弱,除了参加英语班之外,很少参加其他小组的活动。虽然有朋友,但与朋友的往来并不密切。他们对所生活的城市没有好感、没有归属感。这都是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适时的解决,就会影响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社会融合,影响他们的家庭和谐,甚至发生一些极端的事件,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

  父母面临生存和生活的压力

  此次调研中,农工党甘肃省委发现,流动儿童的家长从事着城市最基层的工作,他们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都处在社会的最底层。42%的孩子母亲没有工作,仅靠父亲一人的收入维持家用。生存和生活的压力,使他们在子女教育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更有多数儿童家长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就完成了自身的责任,没有家庭教育的概念,认为儿童的学习成绩是首位的,其他如安全教育、行为养成、个性发展等教育都是无所谓的。

  同时,在一些流动儿童相对聚集的学校,学校目前只能做到依法保障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相对就近、免试入学、统筹安排和享受与其他学生同等待遇等。调研中,农工党甘肃省委还发现,一些学校设立了“四点半学堂”,由本校教师免费为儿童提供课业辅导,或由学校教师为学生提供有偿的课业辅导,但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开展一些课外有关儿童心理健康的辅导活动。在一些硬件条件较好的社区,都设立了“儿童活动中心”,配备了书籍、电子琴、活动用具等设施,但忧心的是,这些活动中心大多都没有开展活动,一是社区没有专门的专业人员来为儿童提供服务,二是要随时保持活动中心的干净整洁,以便于应对上级部门的检查。

  诸多问题的存在,都直接关系到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和谐、社会治安安定。

  建立四位一体的联合辅导机制

  “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社会融合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牵涉许多方面,我们应该积极调动各方面的资源,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公平和谐的社会氛围为载体,以学校、社会教育为平台,以家庭教育为辅助,加强社区教育,多方努力,使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及社会融合。”痛定思痛后,农工党甘肃省委在全省“两会”上向大会提交了相关提案,并因此向社会呼吁。

  农工党甘肃省委提出,应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公立学校的资源,消除流动儿童进入公立学校的各种经济与心理“门槛”,这是促进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根本所在。应完善制度建设,逐步取消户籍制度与其他社会福利制度间的关联,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障碍、保证农民及其子女的正常待遇。取消不合理政策,为流动儿童接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提供保障。

  农工党甘肃省委提议,应以政府购买服务为导向,建立社区、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联合辅导机制,共同促进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及社会融合。学校和教师应特别关注流动儿童,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社区应建立流动儿童活动中心;父母最好能够与孩子一起生活,同时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问题和心理状况。政府应该倡导社会各界关注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消除社会歧视与社会不公,促进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及社会融合,维护社会稳定。

文章来源:

暂无更多页
 

认识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客户服务|合作联系|免责声明|版权说明|网站地图|本地下载|站长统计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503010 鲁ICP备10203798号-1
战略合作伙伴:中国联通青岛分公司
青岛网络电视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