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一个挺普通的名字,和她的人一样,像个邻家女孩,安静不张扬。但对于广播,她会毫不掩饰自己的热爱和追求。
为理想苦练普通话
她出生在胶州湾畔一个美丽的小渔村,那儿有海浪、有沙滩、有渔船、也有当地人世世代代说着的淳朴乡音。虽然从小就说着一口蹩脚的普通话,虽然那口地瓜味儿的普通话会经常让人嘲笑(因为周围的人没有人会说普通话),但是,为了儿时的梦想,为了能有一天也能让自己的声音从那方小小的盒子里传出来她一直在努力着……
实现主播梦想
八年前,她带着青春的激情走进电波。“听众朋友您好,我是张静”。从第一次面对话筒说出这句话的那一刻起,广播战线多了这样一个新人听众的耳边多了一个新的声音,对于她来说却是拥有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她依然清晰地记得初来电台时的那份热血澎湃,那种激情几乎可以用清澈见底、明媚饱满来形容。
八年的工作经历可能对于同行来说不算长,但是在这八年的时光中她的每一刻每一秒都是充实、忙碌的……因为她是从“杂家”干起。
从2003年大学毕业到2005年的两年间先是在青岛电台经济频道担任播音员主持人,这期间她参与主持过频道开办的所有栏目,并担任多场重大活动主持。这种业务的锻炼对她以后的成长至关重要。她所参与主持的栏目有:新闻类《青岛早晨》、《经广晨报》;专题类节目《热线帮助您》、《百姓生活》、《健康特使》、《午夜相逢》;还有音乐节目《金曲排行榜》、《欢乐今宵》以及独立策划创办了青岛电台第一档彩铃互动节目《快乐深呼吸》。并担任首届青岛市《十佳母亲》颁奖典礼主持、青岛首届“雪碧红人馆”香港内地歌手歌迷见面会、《百姓生活秀》等大型电视电台主持工作,其中她所参与主持的《青岛早晨》、《欢乐今宵》多次获得省市十佳栏目称号。虽然是短短的两年多时间,但是她抓住每次学习的机会不断磨练自己,接触到了不同类别的节目形式,也为以后所从事的播音主持工作奠定了基础。
2005年转入电台新闻频道工作,开始着重从事新闻类节目的播音主持工作,担任新闻频道《1377早新闻》的主播,《新闻进行时》《午新闻》的播音编辑工作,以及大型活动的策划主持工作,其中她所担任策划编辑主持的音乐节目《红军不怕远征难——永恒的旋律》获得2006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广播文艺委员会专家奖的一等奖;所参与采访编辑播音的作品《王启征和他的阳光送暖服务队》获得了山东省残疾人事业好新闻一等奖,主持的专题节目《蛟龙腾海为梦远航》获得山东省广播电视外宣奖一等奖;主持的对象性节目《小卡片勇闯大市场——大学生聂明勇的创业故事》获得山东省广播电视节目奖(广播奖)的一等奖;参与制作主持的特别节目《麦莎来临》获得山东省广播电视节目奖一等奖。还有多个全国、省二三等奖的奖项。
八年的电台播音主持工作是忙碌的、也是充实的,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是一个正在不断迈步前行的阶段,也是一个不断攀登的阶段。
从同年进入广播局的同事口中,她常常听到这样的打趣似的询问:老张,每天看你干劲儿十足,哪来的激情?怎么说呢?激情并非与生俱来,但它却可以因着一份热爱而相伴一生。因为热爱,所以会不及得失,执着坚忍;因为热爱,所以会勇于挑战,不畏艰难。她万分庆幸自己在人生的第一次重要选择中,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一份所挚爱并能发挥她的特长的工作——播音员主持人,那种感觉就像螺丝卡进了螺母,两个字——“契合”。那种感觉就想是磁铁的正负极相碰撞,贴合。她认为,“契合”、贴合也是一个可以说它变为一种珍惜、一种鞭策吧.因为契合,所有的辛苦也都会幻化成一种甜蜜,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对广播的热爱已经锤炼成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正因为这份责任的沉重,感觉生命也增加了分量。
有人说,中国的媒体已进入了“比拼内力的时代”。“内力”,说白了无非是新闻从业者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包括对自身业务的学习、掌握、提高,对宏观趋势的准确把握,对具体事件新闻价值的深刻认识,对受众多层次需求的适应,对新闻自身规律及新闻采编播技术更高层次上的灵活运用等等。提高综合能力固然重要,在她认为,目前当务之急是要解决新闻从业者的新闻激情、职业追求和职业精神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在她看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反问自己的内心,是否热爱着这份工作,是否还执着于这份事业?
更多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