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深秋时节,青岛市广播电视台首届“双十佳”评选正式展开。忐忑中我交上了自己的报名表。我知道,距离“双十佳”,或许我还有很大差距,可是那至少是我努力的方向。参与这次活动,希望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差距在哪里。为今后的努力找到更明确的方向。
在报名表上,记得自己写下了这样一句话:面对话筒,一晃十多年,有时候连自己都不敢相信时光的飞逝。很庆幸的是,十多年之后的我对广播依然有着很新鲜的感觉,依然深深的爱着广播。对广播,现在爱,始终爱,深深爱!
记得1997年,也是深秋季节,刚刚走出校门的我,因为机遇的眷顾,而有幸走进主持人的队伍,加入广播大家庭。早晨七点,《晨光第一线》;中午十二点《快乐制作间》;晚上十点《芊芊月话》。每天早中晚,三档不同类型,风格迥异的节目,我乐此不疲。或许真的是幸运,或许是“出声频率”高的缘故,1998年兰州人民广播电台首届听众最喜爱的主持人评选中,我意外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1999年,我又成为兰州广播电视局最年轻的十大模范职工之一。
荣誉让我欣喜,却也让我“压力”。当发现自己已经在原地踏步时,2000年我自己选择调入“黄河之声”甘肃经济台,从零开始,希望借助省台的全省覆盖找到自己更广阔的天空。
天空是无限宽广的,只要你愿意去飞翔。
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与青岛广播结缘。而这一次其实才是真的完全从零开始。离开家乡,离开已经熟悉的忠实听众,在一座陌生的城市里,重新努力叫响“施楠”这个名字。
从最初的《午夜相逢》,《欢乐今宵》,到后来的《百姓生活》,《炫铃乐翻天》,《12点开说》,《芊芊月话》,《1212市民热线》,到2009年山东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社教节目十佳栏目的《聆听夜色》,我努力去做每一档不同的节目,用心对待每一期日常的节目。特别想说的是,无论是2009年的《聆听夜色》,还是2004年播音主持一等奖的《午夜相逢》,都是日常的“真实”节目,几乎不加任何修饰,不做任何“后期加工”的“原生态”参评。不是要标榜自己,只是想说,一个主持人不能保证每期节目都是精彩的,却要努力让日常节目像参评节目一样精致。无论评奖与否,我要对得起我每天面对的每一位听众。
2011年初,双向选择让我有机会加入青岛交通广播。同在一片天空,却也是又一个新的开始。《夜行不寂寞》,《897给力自助游》,于我来讲又是新的学习提高的机会。
来到青岛已经第八个年头,一直以来我只想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节目。此次“双十佳”评选或许也是对自己青岛八年工作的一次检验吧。而这样的检验或许会是下一个新的开始。
更多搜索: